王強

王強,作曲家、教授 1955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作曲。在1958年,她還是一個三年級學生時,與其他三位同學創作大合唱《幸福河》,(該作品於1959年維也納世界青年節獲作曲比賽金獎)。1960年以優异成績畢業,大提琴協奏曲《嘎達梅林》 是她的畢業作品。畢業後留校任教,1991年移居香港。

王強創作涉獵範圍甚廣,包括嚴肅音樂、電影、電視、舞劇音樂等,創作手法大膽獨特、新穎,有豐富的情趣。她的名字進入世界女作曲家大辭典又載入新格羅夫女作曲家辭典。

Major work List

Orchestral Works
《 Ga Da Mei Ling 》(嘎達梅林)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1960;
《 La Ba and Gu 》(喇叭與鼓) for  Orchestra 1980;
《 Overture - Aspiration 》(序曲﹣希望)for Orchestra, 1992;
《 Fantay  overture》(幻想序曲) “ Love ” (愛) f o r  Orchestra , 1993;
《 Violin Concerto No. 0 》(小提琴協奏曲 零號)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1998;
《 Passacaglia 》(帕薩卡里亞)for Orchestra 2002;
Chamber Music
《 Trio 》(三重奏)for Flute, Viola and Arpa, 1979;
《Cello  Octet 》(八重奏)Twelve pieces,  Composed for Eight cellists, 1989;
《 Cello and Contrabass 》(二重奏)Five pieces, 1989;
《 Quartet 》(箏四重奏)For four Zhengs  Twelve pieces,1990;
《 Trio 》(三重奏)Two pieces, for Flute, Zheng and Erhu, 1991;
《 Untitled 》(無題)for Flute, Cello and Percussion,1995;
《 Flower》(花兒) for Soprano , String Quartet and Quitar 2003;
《Erhu and String Quartet》, (二胡和弦樂四重奏) Spring , Summer, Autumn, Winter,for Erhu and String Quartet, 2006;
《 Celestial dream dance》(夢幻舞曲) for Flute, Clarinet and Percussion, 2006;
Chorul Music
《 River of Fortune 》( 混聲大合唱)  for Chorul and Orchestra, 1958;
《 Chinese Folk song Chorul 》( 中國民歌合唱曲三首) Three pieces for Choir and Piano,2003;
Film Scores
《Waitng to Tomorrow 》(等明天)for Film and orchestra, 1962;
《 Mysterious of Bao Hu Lu 》(寶葫蘆的秘密)for Film and  Orchestra, 1963;
《 The dawn 》(曙光) for Film and Orchestra, 1979;
《 Sale cake of Girl 》(賣大餅的姑娘) for TV play and  Orchestra, 1980;

最新消息

1)《喇叭與鼓》2011/03/11-12由新加坡華樂團在新加坡華樂團音樂廳發表。
2)《間奏曲》2011/05/13在第28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發表。
3)《洛陽少婦》2011/07/09由新加坡華樂團於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發表。
此次王強女士的旅費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藝術基金資助。
4)大提琴協奏曲《嘎達梅林》將於2011/11/05由新加坡華樂團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發表。

 

李一丁

李一丁,中央電視臺國家一級作曲。國際女音樂家聯合會顧問、世界華人女作曲家協會副主席。她是一位既為嚴肅的音樂會又為通俗的影視劇作曲、並在這兩方面都表現出色的作曲家。

作有交響詩《可哥西裏的精靈》、《三國演義》、管弦樂《小興安嶺的鄂倫春人》及民族管弦樂《藍面具戲》;室內樂及鋼琴作品《紮西島狂想》、《古爾魯說唱》、《百岔河岩畫》、《巴基斯坦素描》、《西藏風情》等等。她的音樂會作品在倫敦、布魯塞爾、華盛頓、芝加哥、洛杉磯、邁阿密、達拉斯、漢城、香港、臺北、北京以及賓夕法尼亞、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多次入選上演。

2004年,她的室內樂《失火的天堂》在美國獲得國際女音樂家聯合會“新作品獎”。2009年,她獲得“希維泰拉王妃”基金獎,應邀在義大利15世紀的古城堡中從事音樂創作活動。2010年3月,她的室內樂《古格王國廢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那大學舉辦的第9屆國際女作曲家音樂節上演並獲得“音樂節作品獎”。

她曾為14部電影與80多部電視劇作曲,有17部電影或電視劇獲得各種不同獎項。主要作品有:84集電視劇《三國演義》(與人合作,獲得飛天、金鷹、金龍等多項大獎)、20集電視劇《大雪無痕》(獲第1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歌曲獎)、20集電視劇《文成公主》、電視劇《聞一多》、電影《北京小妞》、電影《金秋鹿鳴》(獲第三屆蘇斯國際兒童青年電影節大獎、第七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長故事片金獎及兒童評委獎)與電視劇《澳門軼事》等。

 

Email: lyding@vip.sina.com



蘇凡凌

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專任副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輔仁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現任世界華人女作曲家協會副主席。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藝術(作曲)博士,師事潘皇龍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碩士,師事陳茂萱教授;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電子音樂音響應用研究所暨奧地利市立維也納音樂學院理論與作曲畢業文憑,師事Prof.Reinhold Portisch教授。
國外獲獎紀錄計有:【八卦】為管弦樂~奧地利作曲家聯盟作曲比賽首獎作品、【天地人】爲十五位絃樂器演奏者~「第九界國際女作曲家作品比賽」榮譽獎章(德國曼海姆市)。

作品
【粉墨登場】為台北市立國樂團 (委託創作)
【廟會】管絃組曲  為大型國樂團
【我從山中來】協奏曲 為大提琴獨奏與國樂團(委託創作)
【粉墨登場】為二管管絃樂團
【飛象與米老鼠】為鋼琴獨奏
【舞龍舞獅】 為鋼琴獨奏
【迴  盪】為五位打擊樂者與鋼琴 (國家文藝基金會創作補助)
【金縷衣】為中國傳統樂器 -七位演奏者 (國家文藝基金會創作補助)

E-mail address: sufl2004@mail.nhcue.edu.tw

 

鍾雅妍

鍾雅妍是香港大學音樂系哲學博士研究生,師承陳錦標博士,主修作曲。她的詩詞曾刊登於2002及2003年「鴛鴦」,其它作品包括戲劇、短篇小說、詩集及作曲。生於香港1980年,香港大學哲學碩士,主修作曲。2002年取得文學士,主修英國語文及比較文學。99年畢業於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獲取國際大學學位文憑。

 

林迅

華人女作曲家協會副主席、香港作曲家聯會會員及 國際女音樂家聯會會員,先後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師承羅永暉老師習作曲、陳永華博士習西方管弦樂配器、以及隨黃懿倫老師習鋼琴。

她曾獲埃克森能源獎學金及萬瑞庭音樂基金。作品包括獨奏、室樂、管弦樂、舞蹈音樂、聖詩、兒歌、歌劇及兒童音樂劇等等。其作品曾由香港管弦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曰本東風合奏團、蘇格蘭室樂團、龢鳴樂坊、深圳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廣東民樂團、長榮交響樂團、敦煌民樂小組 及上海 愛樂樂團等演奏及於香港、北京、上海、臺灣、意大利、及巴黎等地發表。

林氏現正從事作曲、鋼琴教學及伴奏等工作。

 

張寧

張寧,華人女作曲家協會副主席。

2003年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2006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碩士學歷。其部分作品在國內比賽中獲獎、出版、納入教材、被媒體播放,部分作品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演出。

多年來在中國人民大學音樂系擔任本科及研究生《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和聲》、《曲式與作品分析》、《藝術實踐》、《視唱練耳》、《樂理》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朱婕 (1945—) 中国 女

作曲、指挥家。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师从黄晓同等教授,任广东歌舞剧院作曲、指挥。为广东省的许多重大演出作曲,多部作品获奖。多次担任重大演出指挥。1995年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东电台音乐台、广东歌舞剧院主办了“朱婕作品指挥音乐会”,由朱婕指挥广州乐团演奏了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等,演奏、演唱了朱婕十首代表作品。1995年9月17日广东电视台“艺术太空”播出了女作曲家朱婕的个人专辑。1998年7月作为中国首次赴奥地利参加维也纳音乐大师班、指挥班学员,获得大师班正式生毕业文凭.由于创作上的贡献,2001年6月受到广东省文化厅的表彰。2005年10月,朱婕作品五首声乐和五首交响音乐作品,收入广东音乐家优秀作品辑—朱婕个人专辑,并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纯靠谱文艺女青年

 

林品晶

林品晶,生於澳門,現於巴黎和紐約定居。她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鋼琴演奏文學士銜,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取得作曲博士學位。曾任教於西雅圖康尼斯藝術學院,並受於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及品寧學院為客席教授。曾獲羅馬大獎、上海國際作曲家賽最高獎及兩屆美國NEA獎項

 

何冰頤

何冰頤女士是一位致力於新音樂的自由職業作曲家和鋼琴演奏家。她曾多次獲獎,如:溫尼伯交響樂新音樂節作曲家競賽、Martin Hunter 藝術家獎,MACRO國際作曲競賽、國際女作曲家聯盟競賽等。她曾受邀為Penderecki室内樂團、Esprit交響樂團、Tapestry新歌劇作品作曲以及為小提琴家Rivka Golani 和低音提琴家Joel Quarrington創作二重奏曲、為Beverley Johnston 作打擊樂協奏曲、為香港交響樂團創作大提琴協奏曲、為Duo Concertante和紐芬蘭交響樂團創作二重奏作品。
 何冰頤女士生於香港,1982年移民加拿大。她曾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印地安納大學音樂系,後又在多倫多大學取得音樂碩士學位。她的作品在加拿大和國際音樂界都得到廣泛認可。如在盧森堡舉行的2000 ISCM 世界音樂節、橫濱2000亞洲音樂週、香港2003 華裔作曲家音樂節、加拿大制造新音樂節和溫哥華國際新音樂節上,她的作品受到極高贊譽。

何冰頤女士的作品曾被許多交響樂團演奏過,其中包括:中國中央樂團、佛羅里達交響樂團、南德科塔交響樂團、溫哥華交響樂團、加拿大國家廣播公司溫哥華交響樂團以及溫尼伯交響樂團等。她也在2006年盧森堡國際作曲比賽中進入決賽。

 

劉青

生于1974年,自幼随父学习音乐,199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理论作曲学科。1993年以优异成绩保送进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王宁教授,并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复调硕士,师从张韵璇教授,同时跟随金湘教授学习作曲,并于2001年获复调硕士学位。200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于苏贤教授。现为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讲师,全球华人女作曲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茧》——为大提和钢琴而作(此作品上演于2004年全球华人女作曲家室内乐音乐会);木管五重奏:《数列》;民乐室内乐《梦》、《煞尾》(上演于2005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前奏曲与赋格》——为民乐与西洋乐七位演奏家而作;管弦乐作品《故事》;民族管弦乐《入漫》;筝箫与合唱作品《杏花天影》(入选中国传统音乐符号重建项目);《跳月歌》——为中国弹拨乐队而作(上演于2007弹拨乐新作品音乐会);以及《清香米兰》、《沙滩上的舞步》等多部电影音乐。

 

陳怡

著名女作曲家陈怡博士出生于中国广州,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在校主要作曲导师为吴祖强,周文中和达维多夫斯基教授。现任美国堪萨斯城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讲座教授,并于2006年被中国教育部聘任为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其音乐作品在全球广为公演及录制唱片。陈怡曾获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于2001年颁发的三年一度的艾夫斯作曲家奖,并于2005年入选美国国家文理科学院终身院士。

 

Email: ChenYi@aol.com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presser.com/Composers/info.cfm?Name=CHENYI
Other Website: http://hometown.aol.com/chenyi/myhomepage/profile.html

罗京京

罗京京,北京生人。于一九八二年被洛克费洛基金协会选为亚洲作曲家成员赴美,在哥沦比亚大学任读学士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各大专院校举行讲作。后返中国音乐学院继续任教一年。于一九八四年返回美国新英格蓝音乐学院习硕士学位,于一九八七年在纽约周长岛史东尼大学习博士学位。现任音乐自由职业,教受作曲与钢琴及在美各周举行画展为职业。她多次不断被美国各大专院校邀请讲学及表演作品。

罗京京的音乐作品已被世界音乐界视为不可磨灭的一烁闪光的音乐艺术语言,她的作品在美,欧及东南亚每年均获数次表演。
罗在二零零六年获得全美巨大声望的库次威茨基协会的委约大奖与纽约长风民乐团在纽约莫肯音乐厅获巨大成功首演,于上月她的委约作品“野火与野草”在斯坛佛大学又获非常惊人的成功首演,被斯坛佛大学及观众评为第一个成功的中国与西方音乐融化成功的作品,
又被邀请来明年的中国音乐节。

罗京京自认艺术虽是根深地固从它的源泉来,但是艺术家应以四海为家,音乐艺术如同流水此将成为世界语言在各种试验性演变及发展,艺术似生命一样。

 

印玉文

青年琵琶演奏家;中國琵琶研究會會員;香港作詞及作曲家協會會員;華人女作曲家協會會員.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從上音附小至大學,除了專攻琵琶外,還學習作曲,鋼琴,古箏,樂理等,受過正統全面的音樂教育.
93年赴日本留學,畢業於日本MUSE音樂院.後擔任日本MOUSE唱片公司合約藝人.參加海內外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會,發行各人琵琶專輯<中外精曲>CD;<琵琶與心靈的對話>CD;並舉行獨奏音樂會獲得成功.也曾擔任日本朝日文化中心琵琶講師,教授不同國家的學生.
定居香港以來,曾擔任香港中樂團特約樂師,並隨團赴法國參加中法文化節等活動.又被邀請參加各種表演及講座,深受好評.06年印氏編著的<中國琵琶教程>--附示範CD,由香港博韻出版社在港出版發行.現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等兼職導師.

 

史付红

青年作曲家史付红生于中国沈阳。2009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作曲博士学位,随即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担任教师。200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唐建平博士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获得作曲硕士学位。曾与陈怡、郭文景、苏夏、周文中、陈其刚,Gary Kulesha,James MacMillan、Salvatore Sciarrino, Michel Gonneville, Steve Reich,Murray Schafer, Gilles Tremblay,Roger Reynold,Brian Cherney 等享有国际盛誉的众多作曲大师学习。

创作的作品曾在1997年台湾省立交响乐团第六届征曲比赛、1998年第一届炎黄杯作曲比赛、 2002年台湾文建会民族音乐创作奖作曲比赛、2006年台湾许常惠音乐创作奖国际作曲比赛、加拿大Karen Kieser现代音乐奖、2008年加拿大蒙特利尔新音乐团 “Generation2008”等作曲比赛中获奖。2005年3月管弦乐《对话II》被选入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Jean Coulthard Readings;同年4月,弦乐四重奏《Refractions》被选入加拿大蒙特利尔第一届Quatuor Bozzinni 作曲大师班;2006年获得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国际作曲大师班青年女作曲家奖学金;2008年获得法国ACANTHES国际作曲大师班奖学金。

曾与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新音乐团,蒙特利尔现代乐团,Queen of Puddings歌剧院,加拿大法裔音乐家交响乐团,Continuum 现代乐团,台湾交响乐团,Esprit 交响乐团,Bozzini四重奏团,香港中乐团,广东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等世界和国内众多著名乐团成功合作。

曾与著名指挥家和演奏家王甫健、关乃忠、胡炳旭、谢亚鸥、Robert Aitken, Bramwell Tovey, Jean-Philippe Tremblay, Véronique Lacroix, Sylvio Gualda, Clemens Merkel, and Isabelle Bozzini等大师多次合作演奏其创作的作品并给予高度评价。

2005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和2009年在多伦多成功地举办了《史付红个人作品音乐会》。她的作品和个人专访曾在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台湾、欧洲和南美等地多次演奏和播出。

她的北京现代音乐节主委会和“211”室内乐精品工程共同委约的西藏体裁作品《曼陀罗》, 管弦乐作品《同心圆》,最新室内歌剧《春江花月夜》分别于2010年6月和7月在北京和加拿大多伦多首演。

 

解 瑂 (女)
華人女作曲協會駐會記者

1983年北京大學第一分校歷史系畢業, 獲學士學位。先後在北京市政協、中國音樂家協會、 音樂週報、京華出版社、今日藝術、中國藝術報、音樂生活等單位做編輯、記者,多次獲得北京專業報系統新聞獎。1987年入中國音樂家協會,1997年獲得新聞系列“主任編輯”高級職稱。現為自由撰稿人,先後參與編撰《中國人名大詞典》、《中國音樂家詞典》、《中外歌唱家詞典》、《藝術詞典》、《故宮詞典》、《音樂編輯手冊》、《戰士音樂欣賞手冊》、電子出版物《輝煌五十年》(北京),特邀為《北京文史資料精選•大興卷》編審,負責主編《光榮歌——少兒歌曲集》、《中央音學院作曲77級》,獨立編撰《古典音樂零距離》。


文章

世博會上的一抹華彩
華人女作曲家協會世博音樂會成功舉行

10月21日,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音樂俱樂部,華人女作曲家協會為世博會舉辦的兩場民族室內樂作品音樂會在這裏如期舉行。當觀眾熱烈的掌聲送走餘音繞梁的最後一首樂曲,成功的喜悅溢滿每個蒞會女作曲家的表情。半年的辛苦努力和準備,一瞬間化作歡樂笑聲,出席音樂會的協會主席王強(香港)、副主席李一丁(北京)、蘇凡淩(臺灣)以及朱婕(廣州)、林迅(香港)、黎紅纓(美國)、祁瑤(上海)、秦毅(上海)、張寧(北京)、田藝苗(上海)、張晴(上海)、李嘉(上海)等來自海內外的華人女作曲家,再一次沉浸在音樂的相聚和友情的相聚中。

從上海歸來,副主席李一丁在接受採訪中,介紹了此次音樂會的盛況與舉辦過程。

記者:華人女作曲家的作品音樂會能在盛況空前的上海世博會上演出,一定機會難得吧!

李:是的。這次音樂會的舉行完全是王強主席親自聯繫和組織的。正是王強主席的努力,我們才得以在世博會期間向世人展示女性作曲家的音樂作品與成就。在整個籌辦過程中,上海女作曲家做了很多工作。如年輕的田藝苗負責此次音樂會的許多具體事務,在她的努力下,音樂會得到“孟德爾松”鋼琴行的支持,以音樂會現場展示“孟德爾松”牌鋼琴的條件爭取到一定贊助費,從而解決了音樂會的基本開支。音樂會當天,為了展示鋼琴的性能,來自美國的黎紅纓臨時上臺用“孟德爾松”鋼琴演奏了一曲《致愛麗絲》,她優雅的颱風和嫺熟的琴藝給觀眾和贊助商留下很好印象。

記者:據說由於作曲家來自四方,21日上午排練、下午和晚上演出兩場,大家一定很辛苦?

李:是的,作曲家有的從美國來,也有從祖國各地來,行程都很緊張。北京年輕的作曲家張甯20日還在學校上課,21日淩晨2點到達上海後,早上6點就趕赴音樂會現場。當天由於眾多原因,原定上午9點開始的樂隊彩排11點才開始,為了保證演出順利進行,大家都來不及吃中飯,餓著肚子迎來了下午2點開始的第一場演出。王強主席的高血壓又犯了,頭暈目眩。廣東的朱婕患有低血糖,但大家為了演出,沒有一個人離開現場,表現了極高的職業素質和團隊精神。因為節目單臨時出現問題,為了確保演出,張甯被臨時推上舞臺擔任主持人。儘管沒有事先任何排練,也沒有更換演出服,但張甯以青春淡雅大方活潑的氣質,靈活機智的妙語連珠,使得音樂會場上場下氣氛活躍,遊刃有餘地主持了全場演出,得到觀眾的好評。王強主席為縮短演出時各個曲目之間換場的時間,及時委派香港女作曲家林迅作為臨時的舞臺監督。在人員短缺的情況下,每演奏完一個作品,林迅都要一邊催場一邊自己上場擺椅子、拿樂器,把樂務的事情也兼起來了,沒有一點作曲家的架子,顯示出極高的敬業精神。上海的年輕女作曲家李嘉也是臨危受命,擔當了其中幾個作品的指揮。雖然不是指揮專業出身,但李嘉站在小樂隊前指揮若定,手勢明確,頗有大將風度,顯示了我們女作曲家多方面的才華。

記者:這次世博會演出十分成功,兩場音樂會都包括了哪些作品?

李:兩場音樂會是同樣作品,共13首,都是華人女作曲家協會會員近年創作的民族室內 樂新作品,包括王強(香港)的《賣湯圓》、蘇凡淩(臺灣)的《金縷衣》、李一丁 (北京)的《藍面 具戲》、朱婕(廣州)的《花市》、林迅(香港)的《走馬燈》、 秦毅(上海)的《鳴鶴》、田藝苗(上海)的《清歡》、張寧(北京)的《歸去,歸 去》、祁瑤(上海)的《天唱》、張晴(上海)的《黃鶴樓》、黎紅纓(美 國)的《追 逐》、李嘉(上海)的《三人行》以及何冰頤(加拿大)的《雍容月影》等。

記者:此次參加演出的女作曲家分別來自海內外,包括老、中、青不同年齡,相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環境與時代影響,一定會形成作品的不同特點吧?

李:因為這次音樂會演奏的都是民族音樂室內樂作品,所以所有作品都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民族民間音樂、地方戲曲中提取素材,主題性十分突出,大部分作品在注重民族樂器個性功能及色彩的同時,追求創作技法以及演奏手法上的突破,體現了作者對民族器樂重奏形式中不同樂器組合的嘗試與探索。

其中,王強根據臺灣民謠《賣湯圓》創作的竹笛、二胡與古箏三重奏《賣湯圓》,情趣生動,手法新穎。朱婕為粵胡、琵琶和箏而作的《花市》在廣東音樂傳統樂器中加進古箏,音樂狀景生情,地方色彩濃郁。蘇凡淩為笛、古箏、柳琴、琵琶和二胡而作的《金縷衣》,透過線性聲部與垂直和絃的對比,呈現出亮麗閃爍的音響色彩和音色光澤。李一丁為梆笛、二胡、琵琶而作的三重奏《藍面具戲》,以藏戲音樂為素材,呈現出兩個不同性格主題的發展、變化與交織。黎紅纓為二胡、揚琴、琵琶、古箏和笛子而作的《追逐》以小調為主,表現了對草原生活的熱愛、嚮往與追逐。林迅為笛子、揚琴、琵琶、古箏和二胡而作的《走馬燈》,通過觀察走馬燈轉動中的速度與光線變化而產生靈感,以音樂抒發了作曲家內心喜悅及開朗的天性。年輕一代作曲家中,秦毅為琵琶、三弦、二胡、笛子和評彈女聲而作的《鳴鶴》,將地方曲藝評彈與民樂室內樂相結合,人聲與器樂相交融,給觀眾不同于傳統評彈的感性知覺,富有創作新意。田藝苗為長笛、洞簫、古箏和打擊樂而作的《清歡》試圖在樂曲中探尋一份清幽愉悅的心境。張寧為笛子、揚琴、琵琶、古箏和二胡而作的《歸去,歸去》,圍繞一個類似“歸去”發音的大二度音程展開創作,表達了思念與迫切希望歸去的感情。祁瑤的笛子獨奏《天唱》取古琴曲《廣陵散》中四個音為骨幹音,以外顯華麗內含憂傷的音樂懷念一位元逝去的親人。張晴的琵琶獨奏《黃鶴樓》以李白詩中人物情感發展為主線創作而成。李嘉為笛子、琵琶、古箏而作的《三人行》試圖以三件中國民族樂器巧妙的音樂語彙,傳達現代人對古老傳統文化的領悟。從總體看,作為女性作曲家群體,十二首作品幾乎都突出了女性在追求詩意情緒及內心感受上豐富靈動活躍細膩的音樂表達。

記者:華人女作曲家協會自2002年成立八年以來,幾乎每年都要舉辦音樂會,已先後在北京、上海、香港、臺灣等地舉辦了多場會員作品音樂會,對推動華人女作曲家的作品演出與交流起到很大作用。今後兩年協會還將舉辦哪些活動?

李: 2011年9月,協會將在北京舉辦五場雙鋼琴作品音樂會。2012年為慶祝協會成立十周年,還將舉行多場大型的音樂慶典活動。希望通過協會全體會員的努力,進一步團結提攜海內外華人女作曲家,將這一創作群體的音樂水準推向新高度。(駐會記者解瑂采寫)

 

李嘉

李嘉,华人女作曲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音乐科技与艺术教研室主任、中国电子音乐学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

她致力于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创作以及音响意识的研究,其作品常结合音乐素材和电子媒介的处理而产生独特效果。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相继发表,产生一定影响,如科隆、首尔、上海、北京、武汉、香港等地音乐节,也曾获得北京中国电子音乐节"学会奖"比赛专业组;"TMSK刘天华民乐比赛"等奖项。代表作包括《Yu—i--Ya》、《粼动》、《三人行》、《幻舞》、《征途》、《城市节奏》等;她也撰写并发表了若干相关理论,如《合成音源音色的特性及其应用》、《动态音响空间意识的研究》、《电子音乐思维创作思维在声学乐器中的实现特征》等;出版著作《20世纪音乐创作的同构思维及其应用》、《计算机绘谱与音乐制作》等。

 

Email: nark@163.com

 

張鶴(廣音居士)


:蒙古族,著名佛教音樂作曲家,華人女作曲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資深音樂製作人。


創作理念:用至善至美的音樂喚醒人們心底最真的愛。